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2022年潘石屹走上零售“贱卖”资产的路子7折出售

文 / 临靖 2022-07-15 10:23:55 来源:亚汇网

   不过十几年房地产行业生涯里面,有这么一位老板,却是圈内一致的异类和笑柄。

   这位老板,就是潘石屹。

   1

   化整为零,继续抛售,究竟是“慌不择路”,还是“无心经营”?

   沉寂了大半年的潘石屹,又一次扔出“甩卖信号”,引发了舆论和关注:

   3月10日下午一点多,SOHO中国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捡漏好机会!SOHO中国七折出售3.2万平米优质房源》。

   SOHO中国在微博和官微均发布了这则消息。

   标题还打上了“捡漏好机会!”,并强调卖房收入全部用于

   降负债、不分红。

   截图自SOHO中国官微

   在当天SOHO中国举办的推介会上,老潘没有现身,只是通过视频连线,与合作伙伴交流。

   被骂“跑路”两年多,老潘终究还是选择头也不回的,变现国内资产。

   他甚至自己给自己打起了广告,当了一回中介,在微博转发官媒的新闻并评论“欢迎购买”,强行刷了一波存在感。

   截图自微博

   各方留言和讨论这里就不展开了,有些论调实在过激,和谐社会,心照不宣是不是?

   SOHO中国称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准备以7折价格出售3.2万平米房源,出售范围包括银河SOHO、三里屯SOHO、SOHO东海广场、SOHO中山广场等9个项目。

   这9个项目全部坐落在北京、上海的核心地段,

   出售类型包括办公、商业及公寓等,甚至不乏包含租约及市场稀缺的整层房源。

   潘石屹表示,此次收入将全部用于降负债,不会用做股票分红。

   对于7折销售的原因,潘石屹透露是因为公司的债近期到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会托欠任何人、任何单位的钱。我们相信市场“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所以决定血本甩卖。

   事情就是那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因果关系清晰:潘老板的债务到期了,自身物业甩卖不成,经营收入也不咋地,只能卖一部分来还债,符合商业逻辑关系。

   事实上,这个事情,放到当下中国的经济环境和价值语境里面来看,其实并不简单。

   一方面,是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依然处于降杠杆的释放和消化阶段,普遍市场预期和信心处于历史低位;

   一方面,是国内经济承压,货币紧缩,换做是以前的经济环境和行情,SOHO中国的物业资产在一线城市,这本身是一个“光环”,地段位置还不错,放在5年前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但是在当下,肯定不是一个理想的出货环境,至少价格和需求就必然会受到挤压。

   一方面,在疫情反复和写字楼市场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城市里的办公楼和商铺的空置率问题依然存在,这才是最致命的因素。没有价值产出和动态回报表现的资产,是典型的有价无市的情况。捡漏说得好听,挖坑自埋,流动性冻结,才是真相。

   最后一方面,再大的生意也是落到人和人的交易上面,潘老板过去几年立的人设,美国上等人享受生活,还有宝贝儿子,在那个政治维度敏感,绕不开的大错,这生意,恐怕不能简单的在商言商就能做吧?

   从卖股权到折价出售资产,背后则是潘石屹的“慌不择路”。

   当然,常年唱空中国房地产,意识形态立场存疑的潘老板,有时间和精力和美国友人锻炼身体,也绝对是没有心情去好好经营中国的资产的。

   SOHO中国长期都有依靠持有物业的资产增值来润饰报表。至于增长多少,完全看心情,这个不需要过多解释吧?反正不是销售型物业,价格还不是随便定?

   但2022年,很多开发商都计提减值,楼市情绪暂未修复,SOHO中国也难以避免这波下跌的行情。

   打折抄底?欢迎购买?不好意思,这话说了也得有人信才是。

   2

   售卖分析:非常时期,打折抛售背后的债务压力,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作为营销大师的潘石屹,在这种非常时期,进行打折售卖,其实折射出来的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并不复杂。

   截至去年6月底,SOHO中国的总负债为332.46亿元,其中包括银行及其他贷款合计185.23亿元,占总负债的比重为55.7%。

   此外,SOHO中国结欠第三方的应付款总额为28.25亿元,其中10.83亿元须于一年内偿付,也就是今年6月底之前。

   图片来源:SOHO中国股市报告

   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这次出售资产回笼10多亿,可以解得了近渴。当然,前提得是“生意成交”,有人拿真金白银出来接盘,如果按照现有资产的经营收入来说(2021年

   年上半年,SOHO中国的租金收入8个亿,三费支出里面,可以看到税费有所增长,销售和行政费用有小幅下滑,半年的净利润只有3.43亿元。

   ),如果老潘自己不掏钱出来及时还债,那么上老赖名单,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拆东墙补西墙,债务压顶,其实潘老板面临的问题,和2021年陆续暴雷的国内房企,都是一样的。

   不会因为潘老板人在美国,债务就会消失,债务这个东西,永远只能转移,而不会消失。

   从2014年—2021年,SOHO中国累计出售资产套现超过350亿元,潘石屹夫妇累计获得分红现金超百亿。

   如今“包租公”生意不好做已是共识,去年的黑石收购事件以及此前高瓴资本曾欲私有化SOHO中国的传言,无一不在加深外界对潘石屹要退出中国市场的怀疑。

   当然,两次打包甩卖,均以失败告终,潘石屹也坐实了潘跑跑的名头。

   2022年,潘石屹走上零售“贱卖”资产的路子,7折出售,可见SOHO中国想快速回笼资金的想法和现实需求。

   上一个,是恒大的许老板,恒大现在还在ICU,按照SOHO中国当前的债务情况来看,还有多久会进ICU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就要看,在当下中国的经济和价值环境中,有没有兼具被潘老板人格魅力吸引,讲究情怀,而且有足够真金白银购买力支持,钱多人傻的白马骑士,来接盘了。

   毕竟超过13亿的大宗不动产资产货包,在当下中国普遍“钱紧”,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总不是那么轻松就对了。

   时代不一样了,同样的配方,已经有前车之鉴,同样的味道和结果,会不会降临到潘老板头上呢?

   玩法跟不上时代变化,除了逃逸,就是被淘汰,没有例外。

   值得拭目以待。

   3

   老潘跑路,SOHO中国走向衰落:只是中国国家崛起的一个时代缩影而已

   潘老板其人,长期以来就喜欢“不走寻常路”:

   2007年,“房价两大隐忧已出现,下跌现象已有表露”。

   2010年,“土地比房子贵,房价如果一直维持不现实。”

   2014年,“中国房地产是泰坦尼克号,就要撞到冰山”。

   2015年,预言房价还要降,并呼吁年轻人不要买房。

   2018年4月,“房地产市场一天比一天畸形“。

   就这样,在一边以极度偏激的言论唱衰中国房地产的同时,一边在忙着暗度陈仓。

   有媒体计算过,到2017年,潘石屹夫妇套现资金达400亿人民币。

   2019年开始,潘石屹在国内的地产大本营SOHO中国,套现资金达600亿人民币。

   直到2021年8月,与黑石的私有化进程,被监管当局立案调查后而停止。

   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嘴上说着不要,身体极度诚实。

   和万达的王老板放在一起,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中国房地产经济过去20年野蛮生长的两个镜像对立的典范。

   售卖资产,降杠杆,挤泡沫,偿负债,其实并不是SOHO中国的个别行为,2021年以来,大宗资产转让,并购,商业房产巨头寻找下家,寻求资本和社会资金的支持,早已是行业常态。

   之所以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其实是在于潘石屹的个人因素。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过去20多年的行业领军人物和代表,走到今天这样负面消息缠身,通过资产变卖维系自己的产业运转,不得不说这就是时代的缩影,同样也是中国国家崛起的有力证明。

   随着中国对资本管理的水平提升,对国家资产的保护意识提升,对金融市场的管控日益成熟,过去凭借资本手段和各种买办洋套路,洋玩意玩出花的手段,已经失去了生存和套利的空间了。

   对于潘石屹而言,当然不仅仅是潘石屹,出售国内业务然后全身而退成为当下的最佳选择。

   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全新环境中,恐怕没有这些资本玩家立锥之地了,相反,真正的民族企业家,比如曹德旺,比如任正非和孟晚舟这样的群体,成为主流舆论和社会价值追捧支持的对象。

   时代不一样了,那个资本说话,资本横行,吃里扒外的野蛮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个国家越成熟,越发达,那么缺乏忠诚,吃里扒外,端碗吃饭,砸碗骂人的群体,就越煎熬,生存空间就越少,直至消失,这和财富,地位没有关系,这是时代和国家的转变带来的必然结果。

   SOHO中国的命运,为中国房地产经济的未来,提前写好了注脚?

   文章最后,也不说什么高调大词,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好了。

   对于潘老板和SOHO中国的命运和未来,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看个热闹就是了,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天道有轮回,万物有因果,是不是?

   只说两个个人的观点:

   第一个:无论贵贱,无论财富多少,请把资产和财富存在自己的国家,没有人可以通过做空自己的国家获得成功。

   第二句:请热爱自己的国家,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崇洋媚外,结局一定不会好看!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