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巨头豪掷2000亿美元扩产 有望带动国内供应链厂商发展
据行业媒体报道,未来五年内,台积电在中国台湾建设的3纳米及2纳米晶圆厂合计将逾十座,以先进制程月产能3万片晶圆厂投资金额约200亿美元估算,总投资金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并且带动包括材料、设备等供应链厂商发展。
根据Gartner的数据,在晶圆厂的资本开支中,半导体设备投资占比最大,占70%-80%。在半导体设备投资中,晶圆加工作为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环节,其相关设备占比最大,占78%-80%。封测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占 18%-20%,其中测试设备占比最大,占55%-60%。机构析指出,以半导体设备为主的先进制造环节是实现半导体自主可控的主要抓手,国内厂商持续攻坚核心技术领域,加深空白环节覆盖度,有望实现半导体设备的整线突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增速大于全球,是最大市场之一,但海外厂商几乎呈现垄断地位。受益于SMIC、YMTC、CXMT等国内产线的发展,国内厂商在半导体前道和后道设备领域均加速突破,进入从1到10的新阶段,逐步缩小国际差距。
据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中微公司正在开发的ICP设备,涵盖7nm及以下的逻辑芯片、17nm及以下的DRAM芯片和3D NAND存储芯片的刻蚀应用,介质刻蚀已经进入台积电5nm产线。
芯源微生产的后道涂胶显影设备和单片式湿法设备部分技术已领先于国际知名企业,目前作为主流机型已批量应用于台积电、中芯绍兴、中芯宁波等国内一线大厂,已经成为客户端的主力量产设备。
氢能项目开工超预期 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氢能产业持续火爆,在政策支持和产业链降本的共振下,2023年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华鑫证券指出,目前全球电解水制氢占比仅0.15%左右,展望未来,绿氢有望受益于氢能占能源比重提升、绿氢占氢能比重提升双重逻辑,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水设备将率先受益。
碳中和成为全球范围重要议题,氢能源具有来源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特性,将逐步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为全球能源重要载体。主流制氢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目前,中国企业占据全球电解槽设备主要份额,根据氢能观察,2022年全球电解槽市场出货量约1GW,国内电解槽出货量则近750MW。2023年1-2月,已公开招标电解槽的绿氢项目共8个,合计电解槽招标量达763.5MW,同比增长近3倍,机构表示,绿氢项目开工超预期,电解槽设备市场空间看向翻倍。
据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昇辉科技联营企业广东盛氢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1000标方制氢设备下线。该设备采用碱性电解水的制氢技术路线,能够实现单槽制氢产量1000标方/小时的水平,氢气纯度达99.9995%,工作压力在1.6Mpa。
华电重工已完成大容量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和部分氢能核心材料的开发,并持续加大在新型高效电解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供能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2022年7月,公司12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与气体扩散层产品已成功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