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9日发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8.7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显示物流需求恢复态势趋稳。 进入5月,中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增速稳中趋缓但结构优化,工业品物流增势平稳,民生消费物流加速恢复。1-5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在产业升级与政策发力的双重驱动下,5月绝大多数行业物流需求仍保持韧性增长。1-5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显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假日经济带动下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需求扩大。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日趋成熟。 5月份,物流服务价格总体趋稳。主要快递企业5月速运业务量均有较快增长,但单票收入普遍同比下降。1-5月,重点调查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物流微观主体盈利基本平稳,主要经营指标运行稳定。 综合来看,进入5月份物流需求增速虽边际趋缓,但工业品物流韧性支撑、民生消费回升与绿色物流扩张形成新动能基本对冲进口国际物流的影响。从物流供给看,运输结构优化,仓储物流周转提效,国际跨境物流稳定运行,系统性、协同性提升了综合物流运行效率。 分析认为,在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力扩围推动下,装备制造、民生消费物流有望延续回升态势,年内物流需求有望保持平稳。物流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3个月保持在5
中国财经 小亚 06月29日 23:06 12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王梦瑶)中欧建交50年来,能源是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工作组主席徐忠华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欧盟和中国在传统化石能源领域具有共同的需要,未来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徐忠华指出,欧洲和中国都需要进口大量石油、天然气,所以在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有很多全球合作,道达尔能源等很多欧洲企业都有和中国的合作勘探项目。双方通过合作共同融资降低成本,一起采购中国的产品技术服务,以实现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提高项目收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利共赢模式”。 在新能源领域,中欧同样存在合作空间。徐忠华说,中国在太阳能、风电、电动汽车、电池等领域建立了强有力的产业生态链,为欧洲和全世界的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说,中国的产业链为欧洲提供了很多价廉物美的绿色产品,欧洲方面的很多绿色创新理念对中国的产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几乎所有欧洲能源企业都是我们的会员”,徐忠华说,欧洲能源企业愿意投资中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看中中国的巨大市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源,这本身就是很大的商机。此外,徐忠华强调,在中国投资对欧洲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市场,欧洲企业如果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生存下来、健康发展,意味着它具有全球竞争力。” 徐忠华指出,面对竞争,外资企
中新网西宁6月29日电 (李隽)“本届青洽会首次采用‘双主宾国’模式,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在吸引外资和促进国际合作上实现了多维突破。”青海省外事办副主任杜晓莉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青洽会)签约外资项目占比达35%。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李隽 摄 当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青洽会成果发布会。据介绍,本届青洽会北京市担任主宾市,波黑、墨西哥共同担任主宾国,共邀请8000余名国内外嘉宾参会。 资料图为与会嘉宾在墨西哥馆参观。马铭言 摄 “13个国家及‘一带一路’中德贸易促进会代表团、世界旅游联盟等2个国际组织参会;9个国家部委、24个省(区、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团参会;712家国内外企业参会。”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史瑞明介绍,本届青洽会实现签约项目82个,总投资额869.4亿元。 今年,青洽会首次设立“外贸优品中华行”展区、藏毯文化特色展区,吸引了680余家境内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26大类1万余件特色产品,线上线下成交金额近7000万元,展商数量、展品种类均创造了历史新高。 资料图为与会嘉宾参观展馆。薛蒂 摄 “邀请波黑和墨西哥作为双主宾国,开创了青洽会历史上同时引入欧洲与美洲国家深度参与的先河。通过沉浸式陈展和经贸合作交流会,推动从商品展示向产业链合作转型。”杜晓莉说,主宾国
中新社新疆石河子6月29日电 题:新疆棉“变身”走向世界:不止产品,更兼技术 作者 赵婧姝 新疆石河子市一片棉花田里,一株株挺拔的棉苗正在阳光下茁壮生长,各式仪器装置点缀其中。该市棉花作物在这些仪器助力下精准提质,又经深加工“变身”新材料制品畅销海外。走向世界的不止产品,更兼技术。 智慧农业:助力种棉精确提质 “在种棉中采用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一个单位劳动力可以管理200亩至300亩棉田,而使用传统方式则只能最多管理约30亩。”新疆天业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占东28日告诉记者,智慧农业大幅提高了单位劳动力管理田地的效率。 马占东所说的智慧农业,是通过在田间安装一系列测量装置,实时监测棉田虫情、地下水、气象等方面数据,将种植经验数据化表达并与相关种植模型比较,形成数字化种植决策。 6月28日,新疆石河子市一片棉田内,智能虫情测报灯正在工作。 王晶 摄 据他介绍,智慧农业使得远程控制田间装置得以实现,“农户坐在家里,拿着手机就可以实现作物的轮灌”,从而大幅提高种棉效率。同时,精确的棉田数据使作物得以精准提质,其质量与产量均显著优于通过传统方式种植的棉作物。 6月28日,新疆石河子市一片棉田中,遥感监测作物长势的无人机巡检返回。 赵婧姝 摄 深加工:作物“变身”新材料 在石河子市以东约15公里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记者看到了
中国财经 小亚 06月29日 23:06 23
中新社西宁6月29日电 (李隽)青海省水利厅29日发布消息称,该省“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子项目北干渠一期工程当日竣工验收,标志着青海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大济湟历经29年建设实现全面竣工验收、整体投入运行。 6月20日,航拍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工程的一座渡槽。(无人机照片 青海省水利厅供图) 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是青海的“母亲河”,其流域覆盖西宁、海东两市。湟水河流域人口占青海的65%,耕地约占该省71%,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该省68%。但水资源仅占青海的3.4%,与流域内人口、生态、耕地等资源和发展布局极不匹配。 引大济湟工程是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从1958年开始构想,1996年陆续开工建设,2023年全线通水,是青海省水利史上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时间跨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据悉,引大济湟工程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南北贯通大通河、湟水两大流域,东西联通西宁、海东两市水脉,是青海建设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的战略性引调水工程。工程总投资146.34亿元人民币,年总供水量5.26亿立方米,总控制灌溉面积100.49万亩。 建成后,引大济湟工程供水量占青海东部城市群受水区总用水量的70%,惠及300余万人口,湟水北岸100万亩旱地将变为水浇地,改变当地“靠天吃饭”的历史。(完)
中国财经 小亚 06月29日 23:06 1
中新网杭州6月29日电(蓝伊旎 吕雪滢)在杭州与海宁的时空脉络中,杭海城际铁路犹如一条活力动脉,为两地同城化发展注入“轨道上的新动能”。四年来以99.99%正点率承载4431万人次往来,在长三角腹地激荡出同城化发展的澎湃浪潮。 杭海城际列车。杭海城际 供图 数字背后的民生温度 自2021年6月28日开通运营以来,四载飞驰,杭海城际开行列车超31万列次,行车1343.52万列公里,列车正点率99.99%,以安全、高效、舒适的运营品质,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网络的重要纽带。 “摔伤后第一反应是去城铁站!”家住皮革城的张女士指着伤口感慨。站内“便民百宝箱”的碘伏棉签解了燃眉之急,而这样的温情场景已成常态——“强弱冷车厢”精准控温、“爱心接力”全程陪护、“母婴室”私密空间,让轨道成为“可移动的社区客厅”。 作为连接杭州与海宁的关键交通枢纽,杭海城际运营方——浙江交通集团海宁轨道运营公司不断优化服务品质,累计出台43项便民举措,持续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除了日常的贴心服务,每逢大型节假日及纪念日,海宁运营公司创新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将车站变身为文化展示窗口、情感交流平台,以“轨道+人文”的模式深化民生服务内涵。 科技赋能的安全密码 秉持“高水平服务人民美好出行”的初心,为了保障运营安全,杭海城际运用前沿科技手段,采用无人机和 AI识别技术进行全线保护区巡检;研
中国财经 小亚 06月29日 23:06 4
中新网上海6月29日电 (记者 殷立勤)6月29日,浦东机场航空运输简化手续委员会暨服务产品发布会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内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7月1日开始,上海浦东机场将联合海关、边检推出24小时通关服务,届时国际和港澳台出发区海关、边检、安检通道24小时开放。 旅客抵达浦东机场。中新网记者 殷立勤 摄 围绕旅客乘机出行全流程,上海机场还梳理形成了简化手续重点任务清单,浦东机场结合其门户枢纽定位,发布了“中转最短衔接时间(MCT)”“24小时通关”“中转无忧”“浦乐GO小程序”“深夜驿站”“航延乐享”“失物速查”“爱宠随行”,从智慧出行到贴心服务,从便捷中转到温馨关怀,以实际行动让每一位旅客的出行都更加舒适、便捷、温暖,致力把上海机场打造成为全球旅客中转首选地,为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贡献机场力量。 旅客在虹桥机场候机楼内与“机器狗”一起跳舞。中新网记者 殷立勤 摄 同时,从7月1日开始,上海机场也将迎来2025年暑运。今年暑运(7月1日至8月31日),浦东、虹桥两场预计航班量15万架次(其中浦东机场10万架次、虹桥机场5万架次);预计保障进出港旅客2455万人次(其中浦东机场1587万人次、虹桥机场86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39.6万人次。国内航线将新开和加密上海至新疆喀什、伊宁、和田、库车,内蒙古满洲里等地航线。国际航线将新开至哈萨克斯
中新网舟山6月29日电(蓝伊旎 赖新 骆林勇)据浙江省商务厅29日消息,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舟山市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原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完成了浙江省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资源整合,实现从单一油气品种向更多品类的大宗商品跨越式拓展。 揭牌仪式现场。浙江省商务厅 供图 2024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要求到2030年,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此次成立的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重要平台。 据了解,未来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将持续聚焦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在巩固油气领域优势基础上,拓展绿色能源、铁矿石等更多浙江自贸试验区资源禀赋相关的交易品种;发挥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期现合作机制,保持人才、平台、产品合作对接力度,积极寻求与国内更多期货交易所合作,助推期现一体化场外市场建设;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升级;持续丰富“舟山价格指数体系”,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在现货贸易中使用价格指数,提升价格影响力;坚持创新引领,防范风险,探索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的现货交易模式,不断促进资源高效对接。(完)
中国财经 小亚 06月29日 23:06 18
中新网天津6月29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从天津东疆边检站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天津“邮轮热”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天津邮轮口岸已累计查验出入境邮轮约80艘次,出入境旅客超15万人次。其中,外籍旅客近1万人次,同比增长7%;使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外籍旅客占比达13%,入境便利性显著提升。 6月28日10时许,“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搭载近2000名旅客缓缓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天津东疆边检站供图) 6月28日上午,“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搭载近2000名旅客缓缓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下午18时许,该轮又满载近2600名旅客启航,开启6天5晚的韩日之旅。东疆边检站以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邮轮旅客快速顺畅通关。 “特别是进入五月份以来,天津邮轮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东疆边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迎来“海洋赞礼”“梦想”“芮吉塔”三船同靠的盛况,当日旅客流量超1.5万人次,创下邮轮复航以来新高;6月8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回归,天津国际邮轮母港重回“双邮轮”母港运营模式;6月23日900余名外籍旅客整团入境,越来越多的外籍旅客选择乘坐邮轮从天津登陆开启中国之旅。 图为边检现场。(天津东疆边检站供图) 据悉,上半年东疆边检站开通“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处置旅客突发情况10余次,为需扶助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快速通关服
中国财经 小亚 06月29日 23:06 15
中新网上海6月29日电 (陈静 黄波)上海边检总站方面29日披露,进入6月以来,上海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持续走高。特别是近两周以来(6月15日至28日),上海边检机关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数量达152万余人次,日均10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8%、14.7%。 从出境方面来看,随着国际航线新开与恢复以及口岸出入境航班班次日渐加密,内地居民出境游有了更多选择。特别是随着全国中、高考结束及暑期的来临,进一步推高了出境游的热度。据上海边检机关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内地公民从上海口岸持普通护照免签前往的国家(地区)中,最热门的5个国家(地区)是:泰国、新加坡、韩国济州岛、马来西亚和阿联酋。从最近两周数据来看,内地居民出境游多以游学、旅游、探亲为主,出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前往上述国家(地区)人数占出境内地旅客总量的53.9%。 进入6月以来,上海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持续走高。(上海边检总站供图) 从出境旅客构成上来看,以家庭出游群体和“中小学生游学团”群体为主。其中,与前一周(6月15日-21日)相比,上周(6月22日-28日)18周岁以下内地旅客增加112%。 从入境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对外单方面免签和互免签证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特别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全面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国际游客纷至沓来,外籍人员“中国游”持续升温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亚汇通
欢迎咨询广告投放